一、行業背景
鈦被譽為“太空金屬”和“海洋金屬”,是21世紀重要的戰略金屬材料。憑借輕量化、高強度、耐高低溫、抗強酸強堿等優勢,鈦成為諸多大國重器的重要制造材料。陜西是鈦產業大省、全國最大的鈦及鈦合金生產基地,是國內擁有鈦材產品規格與牌號最多的省份,產業規模長期保持國內領先地位,鈦金屬加工產業規模更是居全球第一。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鈦材加工量約為10萬噸,同比增長13.6%,占全國、全球總加工量的60%和45%,實現產值超800億元。
圖1.鈦合金新材料研發
鈦及鈦合金產業鏈已成為陜西省、西安市重點發展的產業鏈之一。西安已形成以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含西部材料、西部超導)為行業龍頭的鈦及鈦合金冷熱加工、焊接、機械加工及近凈成型加工的產業中游企業群。同時,產業集群縱向延伸,不斷擴大以中國航發西航公司為龍頭的產業下游企業群,初步形成完整的縱向產業鏈和服務鏈。
二、產業鏈構成
上游:陜西省缺少最適宜用于鈦金屬冶煉的金紅石資源,有鈦鐵礦資源,沒有產業鏈上游采選分離環節企業。
中游:陜西鈦企業多在熔鑄與加工環節,屬于鈦產業中游,根據行業統計數量超過300家,無論在技術、裝備、規模上都處于國內絕對領先的地位。骨干企業為寶鈦股份、西部材料、西部超導、力興鈦業等。
下游:陜西省鈦產業下游的鈦材深加工與應用環節企業較少,基本上是國防軍工企業。近年,鈦產業下游在環保水處理、濕法冶金、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領域也有一定的發展。陜西省在鈦產業下游的鈦電極材料制造企業眾多,也有知名的鈦及鈦合金成套裝備制造企業,數量和質量在國內占比較大。骨干企業為西安泰金等。
圖2.鈦及鈦合金產業鏈圖
三、政策環境
《西安市現代產業布局規劃》和《西安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提出要加快在有色金屬材料等前沿性新材料領域布局,提升新材料產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為深入貫徹省、市關于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的意見要求,西安市發布《西安市鈦及鈦合金產業鏈提升方案》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間,集中力量實施一批重大專項,突出解決一批關鍵鈦材料品種,提高我市鈦產業創新能力,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和示范應用,提升產業品質,鞏固產業優勢;瞄準鈦及鈦合金產業鏈的高端、關鍵和緊缺環節,以及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端、應用端,開展重點招商、補鏈招商、精準招商;延伸產業鏈條,帶動鈦產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轉型升級。并在建立工作機制、抓好重點區域、加強財稅支持、促進融合發展、優化完善服務體系五大方面提出具體推進措施。
四、發展重點
強鏈:不斷提高熔鑄與加工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提升優勢產業環節影響力,保持在中游的行業領先優勢,引領鈦產業發展方向
延鏈:努力延伸下游加工應用領域環節,打造產業新增長極,提升產業整體效益。加快在下游鈦裝備和制品領域的開發力度。
補鏈:利用資本紐帶掌握鈦資源,保證優質資源的穩定供應。繼續鼓勵市內鈦企業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獲得鈦資源,保障行業穩定發展。
五、發展任務
結構材料:持續推進航空航天用650℃高溫鈦合金、1300MPa級超高強韌鈦合金、1500MPa級超高強中韌鈦合金以及新型裝甲和戰斗部用高抗沖擊鈦合金的應用研究,提高我市新型鈦合金在國內高端裝備領域的應用水平。組織開發TC4(ELI)、TA15、SP700鈦合金中厚板材、寬幅板材,實現厚度4—150mm、寬度2500mm熱軋中厚板,厚度0.4—4.0mm、寬幅1500mm冷軋薄板,大卷重(單重3噸以上)鈦帶等產品產業化;推進TC21、TC4-DT高性能Φ400mm以上鈦合金大規格棒材產業化,促進新型戰機、大飛機、直升機、導彈戰斗部用鈦合金棒材等重點產品國產化;開發海洋工程用TA5-A、TA16、TA22、Ti-B19系等鈦合金材料及產業化技術;兵器用高性能低成本鈦合金材料及產業化技術;突破氫能、核電等用大規格鈦鋼復合板、管等材料產業化,滿足冶金、制鹽、油氣輸送等領域鈦合金及復合材料的需求;開發鈦基貴金屬/賤金屬涂層復合電極材料,用于殺菌消毒、濕法冶金、陰極保護等領域,從而帶動鈦材料產業鏈的發展。
圖3.鈦纖維氈過濾系統生產線
鈦功能材料:大力發展TC4、Ti6Al7Nb醫用鈦合金等醫用級材料及其制品,滿足人工器官、血管支架和體內植入物等產品應用需求。推動材料技術與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等領域融合發展,降低研發風險和生產成本,擴大產業規模。加快低溫超導鈮鈦(NbTi)合金及制品的產業化。推動鈦合金粉末冶金功能材料、長壽命鈦合金陽極材料以及Ti35耐輻照材料產業化的實施。
精深加工:加快調整鈦合金產品結構,推動鈦合金精深加工技術產業化,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重點發展鈦合金異型管件、超大口徑鈦合金彎管、鈦合金環形氣瓶、高壓柱形氣瓶、鈦合金球形氣瓶、鈦合金錐形件、可翻轉鈦膜片、超高強鈦螺栓、鈦合金彈簧等,以及鈦合金牙種植體、醫療植入件、血管支架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醫療產品。加快建筑用鈦材、體育休閑及工藝品類鈦產品開發。
鈦裝備制造:面向化工、冶金、核電、新能源、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油氣運輸以及海洋資源開發的重大需求,大力發展鈦及鈦復合材料裝備,重點突破精細化工用反應釜、濃縮器,濱海電站冷凝器,以及乏燃料后處理用溶解器、蒸發器,電解銅箔制造成套裝備、鈦電極材料及裝置的設計制造核心技術,全面提升自主研發設計、專業化制造、工程總包及設備配套能力,積極推動海洋風能利用工程建設裝備、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等裝備產業化。促進產業體系化和規模化,增強西安市鈦應用水平及裝備制造能力。
六、發展目標
陜西省實施品牌強省戰略,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力爭到2030年全省鈦及鈦合金領域上市企業達15家以上,實施產業協同發展行動,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到2025年,全省鈦材加工規模力爭達到11萬噸,國內市場份額達到65%以上,形成由西安、寶雞兩板塊組成的年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的國際一流鈦及鈦合金材料產業集群。
西安市全面建成以結構鈦合金為主體、功能鈦合金、鈦合金精深加工、鈦合金裝備及應用為分支的新型產業結構體系,使西安市鈦合金加工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現鈦及鈦合金在海洋工程、生活日用品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到2025年,我西安市鈦及鈦合金產業力爭實現產值200億元。